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时事聚焦

涉疫造假,不是玩笑是违法!

所属分类:时事聚焦    发布时间: 2021-01-23    作者: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维码分享

近日,山西省大同市公安机关接到举报,有一复印店出售制作核酸检测报告。接到举报后,警方开展调查取证,复印店老板魏某岗对其出售变造核酸检测报告一事供认不讳。这一复印店出售变造的核酸检测报告11份,获利200元。

当前,疫情防控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。进入秋冬季节,疫情有所反弹,多地出现多点散发零星病例状况,防控面临重大考验。与此同时,随着春节临近,人员流动增多,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。在此背景下,作为疫情防控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核酸检测工作,一丝一毫不能掺水,更不允许造假。否则,直接影响的是疫情防控实效,干扰的是疫情防控工作大局!

类似的涉疫造假问题,近期频频出现,需要高度警惕。不久前,一款名为“健康码演示”的软件曾悄悄上架,这款软件不仅能根据用户的需求随意更改身份信息、显示城市地区等,还能自行更换健康码的颜色;在河北,第三方机构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承担核酸检测工作时,在样本尚未检测完成、未知已完成检测数量和结果的情况下,谎报送检样本全部为阴性,造成了当地疫情防控上的被动,影响了地方相关决策……类似涉疫造假行为已经先后被惩处,但同样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:涉疫造假,无论获利多少,无论何种形式,都不是玩笑而是违法。

对此,必须加大打击力度,提高违法成本,一方面,对于各种涉疫造假新动向、试图“踩红线”的违法行为从严把关、及时“亮剑”,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;另一方面,对相应使用涉疫假产品的行为也要依法严肃处理,让人无处可用,无人敢用,完全斩断该类产品的流通渠道。

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。”疫情防控这根“弦”,必须时刻绷紧。慎终如始、再接再厉,持续抓好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工作的同时,对涉疫造假行为,必须从严、从重、从快依法惩处,形成震慑,决不能让造假行为成为“防控盲区”,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!

-------摘抄至《新华网》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联系电话: 何经理(13281025675 )
联系邮箱: 13281025675@163.com
联系地址: 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红光工业区弘晨塑胶
二维码

打开手机扫一扫

咨询更多详情

万家灯火    

Copyright © 成都市弘晨塑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 备案号:蜀ICP备2020031564号-1    技术支持:   城市分站:  成都  四川    网站地图   rss   xml